此年春,诗人从浏阳起身,路过潼关,由衷唱出了这首赞誉之歌。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。为公元1882年(光绪八年)。诗人被面前雄伟绚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,这首诗是诗人十四岁时所做,
谭嗣同(1865年3月10日-1898年9月28日),字复活,号壮飞,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(今湖南省浏阳市)人,生于顺天府(今市),中国近代出名家、思惟家,维新派人士。其所著的《仁学》,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做,也是中国近代思惟史中的主要著做。谭嗣同晚年曾正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私塾、南学会等,从办《湘报》,又开矿山、修铁,宣传变法维新,奉行新政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,谭嗣同加入带领戊戌变法,失败后被杀,年仅33岁,为“戊戌六君子”之一。